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京社会组织实现“增量”向“提质”转型 第五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成功举办
10月28日,第五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成功举办。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张琳,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卢建,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温育梁、主任郭卫亮出席。市委组织部,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协调机制成员单位,天津、河北民政部门,西城、朝阳、通州等区民政局有关同志以及市级社会组织代表等200余人参加。活动通过网络全程直播。
本次活动以“党建引领聚合力 ‘益’路华章向未来”为主题,通过专题视频展示了“十四五”以来北京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概况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优秀案例,通报了《“十四五”期间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市级社会组织名单》《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系统“党建强、发展强”品牌项目》,向44家新评5A级社会组织授牌,部分联合党委和社会组织代表作交流发言。现场还举行了老年学堂公益项目签约仪式,探索通过“政府搭台、基金会出资、社会服务机构组织、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”的模式,聚焦老年群体需求,打造社会组织助力老年文体活动品牌项目,推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。同时,联合高德地图推出北京5A级社会组织公益地图,市民可精准查询社会组织服务资源,让公益服务更可及、更便捷。活动全方位展现了“十四五”以来北京社会组织在强化党建引领、规范内部治理、积极发挥作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,为社会组织更好服务首都和国家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部门一手抓监管、一手抓服务,双向发力,陆续出台《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监管办法(试行)》、《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规范》等多个政策文件,全面实施公共信用评价,实行电子签章、无纸化年检,会同有关部门将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从每年一批改为每年四批,积极构建社会组织良性健康生态环境。截至目前,北京市共登记注册市级社会组织4454家,其中社会团体2105家、社会服务机构1507家、基金会842家,3A级(含)以上1580家,占比超过市级社会组织总量的35%,法人治理结构健全、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社会组织占比超过90%,北京社会组织实现“增量”向“提质”转型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发挥协助政府、连接社会、服务群众作用,在科技创新、社区服务、乡村振兴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要领域广泛开展专业化、差异化、持续性的特色服务项目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“十四五”以来,北京社会组织实施2500多个乡村振兴、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公益项目,总计约11亿元;引领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,发布1200余项国际、国家和行业标准,形成1000余篇发展报告和建言资政成果;开展就业服务活动600余场,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9000多个,推动会员单位招聘7.1万余人;每年开展社会救助、社区服务等各类活动上万场次,实施公益项目5000多个,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有效补充。
下一步,北京市民政局将持续引领社会组织坚定正确发展方向、坚持规范发展、坚守公益初心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锚定“十五五”目标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贡献社会组织力量。



